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6篇
财政金融   79篇
工业经济   4篇
计划管理   43篇
经济学   95篇
综合类   17篇
运输经济   2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17篇
农业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3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中国产业结构升级能缩小城乡消费差距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空间面板计量经济模型从时间维度和区域差异视角探讨产业结构升级对城乡消费差距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中国城乡消费差距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性,产业结构升级能有效缩小城乡消费差距,但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作用效果存在差异。1993~2002年产业结构升级拉大城乡消费差距,而2003~2012年"减缩"作用显著,且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东部产业结构升级对城乡消费差距影响不显著,但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中部拉大城乡消费差距;西部缩小城乡消费差距,存在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城镇化发展、政府行为等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经济开放水平和城乡收入差距等拉大城乡消费差距。  相似文献   
82.
小企业民间借贷行为与制度安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经伟 《财贸经济》2005,(10):10-16
针对我国部分小企业所涉足的高利率民间借贷问题,本文按照现代经济学解释经济现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现象观察、基本假设、建模与推导以及结论等,对之进行严格论证.本文认为,我国小企业融资困难是必然的,但这只是小企业参与民间借贷的充分条件;小企业参与民间借贷更多地是源于企业资金的"事后缺口",民间贷方参与小企业的未来利润分享就构成了民间借贷过程中的利率决定因素;民间借贷的风险主要源于借方的市场风险和道德风险,且只能通过贷方才能转嫁给公众,因此,约束、激励以及保护贷方可以使民间借贷之间的风险内部化;在目前的中国金融环境下,政府通过为小企业制定相关融资规则和提供"平台"--建立区域性民间借贷市场,比批准小银行或组建担保体系更能解决小企业融资问题.  相似文献   
83.
中国的高货币化之谜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通过将政府对银行体系的补贴和担保因素引入Mckinnon的最优货币化模型,本文初步认定政府对银行体系的控制是导致中国高货币化结果的基本原因。而基于BaileyCagan函数的提示,本文进一步发现,在政府对银行体系实施有效控制的前提下,内部货币扩张具有与外部货币扩张不同的货币需求“预算约束”和福利后果。其要害是,它可以兼容在货币化进程原本存在显著利益冲突的政府和居民部门的效用,从而使得中国的高货币化与货币价格的稳定并行不悖。本文的结论是,由于中国的高货币化具有十分特殊的金融制度内涵,因此既不能简单夸大其负面效应,也不能过高期望数量调整政策的效果。合理的做法应当着眼于调整政府、银行体系与居民部门基于内部货币扩张而形成的利益关联机制,以改变货币需求的“预算约束”和潜存于经济中的货币化激励。  相似文献   
84.
物业税改革与地方公共财政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9  
物业税改革的推行需要地方政府的支持和配合,而地方政府将会主要考虑两个问题:物业税改革是否会导致地方公共财政出现断层?未来的物业税将在地方公共财政中起多大作用?只有这两个问题正确处理好了,物业税改革才可能顺利推行,不然的话,中央政府必须提供特别强的激励。本文就以上两个问题展开讨论,在相关假设基础上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只要政府措施得当,物业税改革是可行的,并将对地方财政与地方政府行为产生深远影响,有利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而物业税也将在地方财政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85.
目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主要表现为不合理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差距,以及居民收入之间的过大差距;但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是两极分化。对此,必须通过采取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生产力以及国家的政策调整等综合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86.
除了税收手段直接调整人均收入差距之外,政府可利用投资配置来影响生产过程,进而调整人均收入差距。在总量封闭经济的框架下,本文以人均收入差距最小化为目标,通过引入多地区多产业Cobb-Douglas生产函数、劳动一资本比率、资本时变率,改造最优经济增长模型。实验表明,通过权衡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的重要程度,调整投资在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之间的配置比率,政府可缩小人均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87.
The research aims to develop a conceptual framework to explore dyadic relationships across a range of industries, involving firms of different size (Medium Sized Enterprise (MSE) suppliers and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MNE) buyers). The purpose is to explore dyadic views of three different relationship durations, identify where perceptual gaps may exist at the various stages, and address these in order to improve relational exchange. A triangulated methodology is implemented with data initially obtained from fifty-four dyad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a) similar views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performance and importance attached to four relationship dimensions measured, b) significant perceptual differences are more apparent in shorter term relationships, c) overall suppliers have stronger views of the relationship, and d) relationships may not necessarily follow a linear development path over time. Three case studies offer qualitative insights, several managerial implications are extracted, and a strategic matrix developed related to the management of different typologies of relationship exchange.  相似文献   
88.
经济周期是经济增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为尽可能避免经济运行出现过度波动,财政政策成为各国政府调控经济运行的常用工具。通过用HP滤波方法剔除掉中国产出、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财政赤字中的趋势成分后,用产出缺口、财政收入缺口、财政支出缺口和财政赤字缺口进行计量分析,发现中国财政周期性波动中的财政赤字波动对宏观经济产生了明显的稳定效应,并且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政府调控经济运行的能力也在逐步增强。  相似文献   
89.
我国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瓶颈”,主要表现在贫富差距日渐拉大、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资源短缺日益加剧、人口压力日渐增大等方面。我们必须正视“发展瓶颈”问题,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发展中绝不能超越弱势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承受力,不能超越环境和资源的承载力,也不能漠视人口总量巨大、人口结构失调、人口老龄化提前到来等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90.
区域划分可以分为一级区域与次级区域,区域发展差距相应地也可以分为一级区域发展差距与次级区域发展差距。长期以来,我国重视一级区域发展差距的调控,推出了诸多战略,积累了丰富经验。而对次级区域发展差距则相对重视不足。在引入次级区域及其发展差距概念的情况下,为了在整体上提高调控效果,实现各级区域的协调发展,就必须构建一级与次级衔接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包括缩小区域划分尺度和政策单元,尽可能细化调控对象和范围;明确调控责任主体,构建分级调控体系;次级区域发展差距的调控,可以借鉴一级区域发展差距的调控经验与方式;按照产业转移规律,推动产业在空间转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